阳中学生誓词
序
阳中学子,满载期盼。
不负韶华,志存高远。
一
仁义礼智,忠孝恭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奋进创新,求实勤勉。
思源感恩,和谐共建。
二
文政史地,博学思辨。
数理化生,精钻细研。
音体美劳,怡情康健。
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结
博古通今,鉴往知来。
成己达人,为梦登攀。
解读:
誓言由三部分组成,序言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分别解答“为什么而来?”“来这里干什么?”“要到哪里去?”三个问题。如论语的“三思”,也如哲学的 “三问”。
一、序言部分:“为什么而来?”
每一位学子进入阳安中学,都满载期盼,为成就自己的学业,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为挑起家庭的重担,为开创民族的未来;正值青春韶华,我们应只争朝夕,用奋斗、拼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主体部分:“来这里干什么?”
第一层次:包含中国公民价值观和学校办学追求两方面的内容。
“仁义礼智,忠孝恭俭”是古代传统美德的浓缩。“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忠孝廉耻勇”的意思是忠心、孝道、廉洁、知耻、勇敢,这些都是我们一生应信守、践行的传统美德。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人有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作为中国新青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来激励和约束自己。
“求实、勤勉、奋进、创新”是阳安中学的校训,意思是:做事做人应当实事求是,行进途中理应相互勉励。一个人、一个集体只有不断奋进才能守住当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握未来。作为阳中学子,我们应不断践行“求实、勤勉、奋进、创新”的校训,为自己争光,为学校添彩,为社会献力。
“思源感恩,和谐共建”是对阳中学子在品德上的要求和期盼。“思源”取自“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人类,我们需要铭记,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无私地馈赠给我们阳光、空气、水源等赖以生存的条件;社会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它为我们提供着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资源。而作为人类中的每一个集体和个体,我们不能忘记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磨砺过我们的事。我们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更是地球公民中的重要一员,所以,我们不仅要感恩于人类这个物种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彼此帮助,更要感恩于地球万物赋予的多彩丰富和身心满足。带着这份感恩,我们不仅要追寻自我身心和与他人之间的和谐,更要去共建与社会、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唯有这样,地球万物方能世代共存,人类发展才会绵延不息。每一位阳中学子都应树立起尊道贵德的价值观。
第二层次:阐述基于学科学习的成长目标。
《礼记•中庸》告诉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文政史地,数理化生,音体美劳”,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某种技能,我们都应该保持精钻细研的学习态度,广泛涉猎、周全思考、清晰判断、反复训练,学习是辛苦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不容怀疑的是不学习你的未来会更辛苦,所以,面对学习,我们应自强不息,面对困难,我们应勇往直前,通过这样的磨砺让自己最终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
三、结尾部分:“要到哪里去?”
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现在的梦想,更是为了用现在所学给未来的事业做铺垫和准备。
“博古通今,鉴往知来。”承上启下。向书本和身边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将使我们每一个人具有独立判断力、独特思维力。正如古人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成己达人,为梦登攀。”解答“要到哪儿去”。我们在梦想的道路上不断追逐,每一个梦想的终点都是下一个梦想的起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逐梦路上,让我们与同行人携手共进,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为挑起家庭的重担,为开创民族的未来努力登攀!
誓词作者:钟时林 誓词解读:杨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