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申报的老师可到教科室咨询,课题截止上交教科室的时间有变化为11月18日
简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
2018 年度简阳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区教育督导组、各学校(单位):
经研究,决定启动2018年度简阳市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简阳教育发展总体思路的重难点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简阳市教育科研课题的先导作用,倡导实证研究,推进简阳市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推动教育科研为“优教简阳”服务。
二、申报对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进修校)、成教中心、电教馆等,均可按规定申报简阳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其中:
(一)名师专项课题负责人应是简阳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其它专项课题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
由 2 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二)主研人员的前五名(含课题负责人)每人限报 1 个课题。课题申请人、负责人、第一主研应是同一人。
(三)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必须切实承担相关的实质性研究工作;仅从事组织管理、提供咨询意见、保障物质条件或进行其他辅助工作者不得作为主研人员。
(四)课题负责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申报:
1. 作为负责人承担简阳市、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尚未结题;
2. 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后因弄虚作假、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等原因被取消、未结题,未满两年。
三、申报办法
课题申报人需认真填写《简阳市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评审书》)。
各学区进行初审遴选,汇总《评审书》电子版,按类别填写“2018年度简阳市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各学区汇总推荐课题时,分四类整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名师专项课题、其它专项),每类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学区+课题类别(四项中的一项)】,每项课题名前加序号,文件名即:“[序号]+[单位名称]+[课题名称]”+[评审书],每个文件夹的《评审书》序号和汇总的序号要一致,最后将分类文件夹电子版打包命名为“某学区2018 年简阳市课题申报材料”的压缩文件报教研室毛卉邮箱(1547682795@qq.com),交纸质文档<!--[if !supportNestedAnchors]--><!--[endif]-->2份。截止时间 2018 年 10 月 29日。
凡逾期报送或者填报格式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申报。
五、评审办法
(一)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
(二)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根据评审结果推荐本年度重点课题 5项以内、一般课题 20 项以内、专项课题(除名师课题)10 项以内,报局长办公室审议通过,简阳市教育局公示无异议后发布立项通知。
附件:2018 年简阳市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指南
简阳市教育局
2018 年 9 月 29 日
附件
2018 年简阳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选题指南
围绕简阳教育发展总体思路及教育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根据简阳市教育局 2018 年工作要点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实施方案,为更好的与成都市教育科研接轨,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所列内容为重点研究方向,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题目,申报者可以此为参考,结合实际拟定研究课题。
一、规划课题类别
(一)重点课题。根据简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急需研究的重难点问题所设置的课题。
(二)一般课题。根据本年度课题申报选题指南,结合申请者实际需要申报的课题。
(三)专项课题。专门针对某一类问题或某一类人群设立的课题。本年度专项课题包括:
1. 党建工作专项:基层党建工作者为加强党的建设所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教育发展改革专项:简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研究和调查研究;
3. 职教专项:职教领域的改革实践或职业教育一般理论及政策研究;
4. 乡村教育专项:乡村学校(县城所在地以外的学校)和教师针对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问题开展的研究;
5. 名师专项:简阳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开展的研究。
二、选题范围
申请者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可自行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
理、教育信息技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
师教育、体育与艺术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学前教育、职业教
育、特殊教育等领域选题,也可参考下列选题范围:
1. 党建工作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发挥党组织
和党员作用的有效途径研究;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研究;学生党
员培育研究等。
2.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9 个特大城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政策的比较研究;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内涵研究;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激励机制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教师发展水平的精确化测评研究;“乡村教师建设支持计划”的政策与实证研究;音体美及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维护研究等。
3.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其实施途径研究。包括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学生法治意识与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策略、路径、机制研究;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研究等。
4. 简阳教育综合改革研究。2025 年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需求研究与测算;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路径和监测体系研究; “精准扶贫、精准扶薄”的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5. 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研究。包括地方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研究;提升地方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的综合(经济、产业、区域、社会等角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改革深化与发展研究;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宣传的路径、机制研究;新时期教育自媒体引导机制研究等。
6.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招考制度改革研究。包括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初中、高中招考制度改革研究;促进办学效能提高的学校评价研究;学校评价结果校本解读及应用增效的研究等。
7. 教育国际化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育国际化研究;教育国际化政府推进机制和学校运行机制研究;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等。
8.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包括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优化研究;新时代科创教育的创新研究;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途径和策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及校本化推进的研究;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全科课程探索研究;博物馆课程建设;社区(街道)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各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构建研究;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变革研究;教育与脑科学、心理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跨界融合研究等。
9. 美育、艺术教育与体育的研究。包括学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学校美育的策略与路径研究;在艺术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务实性体育改革路径研究;学生艺术素质与体质水平的发展监测研究;校园足球发展研究等;艺术、体育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等。
10. 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安全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研究;安全教育效果评估研究;师生安全教育素养和技能提升方法研究;安全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研究;学校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策略研究。
11. 新形式下的教育装备及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包括中小学特色教育装备建设和应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技术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学生行为分析与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服务学校特色发展的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研究;数字化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验室建设和应用研究;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12. 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研究。包括学前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及幼儿园内涵发展研究;新建公办幼儿园创新办园机制的研究;公益性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与退出机制研究;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建设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实践研究等。
13.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践研究。包括新高考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普通高中“分类、特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与评估机制改革研究;特色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建构研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等。
14.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包括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研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研究;高职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课程及创意课程研发研究等。
15. 特殊教育研究。包括培智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及其功能发挥的研究;特殊儿童的分类及个案研究;特殊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研究;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研究等。
16.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包括“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的研究;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市民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