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当中的“123”
简阳市阳安中学 王维
一种精神
一个班级要有一种精神,而这精神就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有了精神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行动的指南,有了奋斗的目标。我自从当班主任以来,不管是接到哪个年级,高一开始,我都要送给学生一段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然,这也就成了我所带班级的精神。自强不息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求他们要刻苦学习,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厚德载物就是要让他们锤炼品质,尊师重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明朝的方孝孺,永乐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说充其量灭我的九族,而永乐帝偏偏要杀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师道精神”。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就越发地重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当然,班级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班主任时时的渗透与引导,同时也要求我们善于创造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来进行主导。教室、寝室环境设计大赛、学校的各种活动(新生军训、艺体节、家长会、成人礼等)是我利用的重点,同时精心设计组织每周的主题班会和各种班团活动(班级无声日、学生申请无人监考等),适时的利用各种新闻和影视资料(变形记、侣行等节目以及各种励志演讲)来加以引导,于无形当中凝聚班级精神。
两个核心
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要努力形成两个核心,即“以班主任为心”和“以班团支委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核心”通俗讲就是“跟你走”。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全无可能。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采用协商、赞赏、帮助等民主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切记不要采用命令、专制、甚至威胁等方式。魏书生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工作中,我常深入学生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休息时一起讨论,有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对学生做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不开空头支票,这样,学生就会信服你,有啥事都跟你走。
“以班团支委为核心”就是使班干部成为班级自治的核心力量。这一观点我概括成“跟自己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发现并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在班干部的任用上,首先由学生个人自荐,然后再民主选举产生。关键在于后期的工作开展上,一是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务工作;二是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加强班干部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四是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要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队伍的先进者。
三种策略
一是“夸”的策略。“夸”就是夸学生,专业点讲就是赏识教育。从某种层面上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具体要做到:把学生夸给同学,把学生夸给家长。我们班的林虹辰同学,原来是一个非常头疼的学生,高一入校每天迟到、上课睡觉、也从不交作业,什么校纪班规,对他就是清风拂面,无关痛痒。你批评他,迟到的次数不减反增,睡觉的时间由短变长,后来我观察了一段时间,改变了策略。又一次在班会上我讲,林虹辰同学上周迟到次数明显下降,在这里提出表扬。结果一周下来,只迟到了二次。我乘机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说:你白天上课睡觉的次数能不能少几次?当然还谈了好多,慢慢的这孩子上课睡觉的次数也慢慢少了。林虹辰父母离婚早,他一直和她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来她母亲又重新组建了家庭,其继父对他几乎不管不顾,他母亲性子急,林虹辰一出现点问题就对他又打又骂,后来家里诞生了弟弟,林虹辰得到的关爱就更少。因此我在对待林虹辰的问题上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沟通、生活上的关爱、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同时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有一次其母亲打电话给我说:林虹辰变了,主动要求她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把座位调换到前面,其母亲对学校表示万般感谢。从这个事例上讲,像林虹辰这样的学生,他缺乏的是心理的慰籍和精神上的关怀,实际上在今天好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加上他们的家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这种问题就更为突出,所以学生做得好,我夸奖;做得越好,我越是夸奖;越是夸奖,越激发他们想做好的欲望。教育链的良性循环慢慢形成了。
当然,夸奖也要讲究策略,我认为夸奖的同时也要注意:
1、要在学生身上发现你想看到的,而不是去寻找你不想看到的。
2、学生按要求做时要经常给予肯定;
3、记住过多的责骂学生是没有用的,告诉他们什么是你想看到的。
二是“逼”的策略。逼什么呢?逼出学生的共性,逼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做法很简单,就是“一人犯错,集体受罚”。比如说,某个同学的卫生没有做好,那么这个小组集体罚做值日一周;班里上自习课有个别同学吵闹,但又不能明确是谁,全班受罚,比如取消新闻课,让大家上自习等;某几个同学操没有跑整齐,集体受罚,什么时候跑整齐什么时候回教室。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不尽人情,但效果非常明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时刻提醒学生他不是一个人,而是集体的一员,他自己的个人行为,代表的是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乃至学校的形象。
三是“谈”的策略。所谓“谈”的策略就是谈心。在谈心中,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感觉到老师的真诚,智慧,和心地的善良。多知心话少客套话。多和风细雨少阴风冷雨。俯下身子走近学生。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就更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不管学生的实际,任意随自己的喜恶,自己的心情的好坏而想当然行事。《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说:上兵伐谋。作战的方法也适用在我们教育上。多攻心少攻身。攻心为上,攻身为下。我们知道公安人员审讯犯人,推销人员推销产品,有效的还都是攻心战术。学生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期,当然更易被说动心了。作为班主任,要多学习周弘,赏识赏识;多学习魏书生,商量商量。
以上所谈的是本人在班级建设方面的几点浅陋的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这些做法在班级建设中不可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它要发挥作用,也只是细细春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有赖于班级学生、科任老师、班主任、家庭、社会等一系列要素的共同作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留待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我们用心的地方还很多。我相信,在这平平淡淡、酸酸甜甜、琐琐碎碎的班主任工作中,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我们一定能够收获一个金光灿烂的秋天!